查看原文
其他

比你更懂你的未来智慧家就要到来了,你准备好了吗?| 红杉Family

红杉汇 2019-12-03

在过去的十多年里,智能家居的浪潮在国内涌起了一波又一波,然而消费者却并不太买账。功能鸡肋、体验差、价格昂贵等等一系列原因,阻碍了智能家居在家庭的落地。

 

情况正在发生转变。近年来,我们看到一些兼具“家电”和“互联网”基因的公司,秉持着对智能家居概念新的理解,从产品定义、技术研发、市场渠道、生态搭建等多个维度,尝试将智能家居带入现实。

 

云米即是这样的一家企业,以智能净水器起家,向全屋互联网智能家电快速扩张,成立仅4年,已于2018年9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,最新市值近7亿美元。

 

近日,云米创始人兼CEO陈小平详细地谈了未来智慧家庭的图景,云米要如何实现这样的构想,行业发展的关键点,以及云米对竞争的态度等问题。



家庭物联网的六大趋势

———

家庭物联网进入普及发展时期,未来将有怎样的趋势方向呢?

 

上个月云米2019年度新品发布会上,云米与IDC咨询机构共同发布了《全球消费物联网趋势展望2025》白皮书,从六大趋势解读了家庭物联网的新技术、新标准以及新形态:

 

▨ 趋势一:终端AI算力将迅速提升。

在AI算力的加持下,终端设备将自主学习用户行为偏好,从而提供更自然、更贴心的服务体验。

 

▨ 趋势二:以无线移动为主要特征的混合网络将会共存。

在5G网络高速率、低延迟、大承载容量特性的支持下,通讯网络将迈入万物互联时代。

 

▨ 趋势三:边缘计算与本地存储将更广泛的应用于终端设备。

具备一定算力的终端设备,可以在边缘端完成计算,做出更及时的反馈。

 

▨ 趋势四:未来终端将出现更加开放的跨界融合。

智慧家居从“单点智能”迈入“场景智能”时代,“人-车-家”智能互联场景加速到来。

 

▨ 趋势五:未来交互方式将更加自然、更加多元化。

未来的家,是布满屏幕的家。以屏幕为交互入口,家居设备将通过多类型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,综合判断用户需求,从而做出最精准的决策。

 

▨ 趋势六:终端数量将快速普及。

白皮书指出,到2019年全球消费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081亿美元,其中,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市场,将达到175亿美元规模。到2025年,中国家庭平均拥有智能家居数量将达到6.8台。

 

总结来看,上述六大趋势围绕着智能、连接、终端三大核心要素,阐述了未来家庭物联网的发展方向。顺着趋势更近一步发问,未来的家到底将是什么样子呢?



未来的家

———

云米基于对行业的洞察和实践,对“未来家”给出了四个具体的图景和解决方案:

 

▨ 未来的家,是全屋互联的家。

全屋设备的智能互联,打破产品边界,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互联方案。设备联动覆盖不同使用场景,实现了从单品连接到场景互联的物联网2.0时代。通过One Touch自组网,可以一步完成产品联网,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。

 

▨ 未来的家,是布满屏幕的家。

每一件设备、每一个屏幕都是互联网的入口和节点,21Face冰箱、云米魔镜、云米小V,交互无处不在;终端打通穿戴设备,实现最近距离的交互。去中心化、去APP化,无论在哪个场景都有最方便的交互终端。

 

▨ 未来的家,AI将比你更懂你。

一个AI开关、一声语音即可实现全屋控制。数字化、自动化、自学习、主动响应,由AI神经网络构建成的AI场景智能,意味着家电实现了从“被动响应”的功能机时代向“主动学习”的AI智能时代的跨越。

 

▨ 未来的家,是人-车-家互联的家。

人与家、人与车、家与城市,智能设备应用从家庭场景延伸至汽车、社区等关联场景。打破智慧场景的界限,“电器”变“网器”,本地生活服务的场景入口更加多元化。

 

综合上述的图景,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未来家的架构。整体来看,未来家的体系由一个中央大脑和若干个智能终端组成。

 

中央大脑是家庭大管家,集合了智慧家庭的所有信息;智能终端则是各类智能家电、智能家居硬件等,包含基础能力和个性能力。基础能力包括快速联网、智能交互(语音、触控、屏幕)、学习迭代等,个性能力则是根据各个智能终端的目标功能,实现相应的感知、认知、决策、执行。

 

这样的体系架构,不止局限在住所内,而是以人为中心,扩展到日常生活中,包括车等。

 

想象几个生活场景。衣服洗好了,在厨房有冰箱提醒你,在洗手间有魔镜提醒你,在客厅有小V智能音箱提醒你,当你打开洗衣机准备晾衣服时,晾衣架自动降下来,当你晾完衣服关上洗衣机门盖的时候,晾衣架自动升起。刚锁上家门,电梯就来了,汽车也自动启动预热制冷等,开车回到距离家3公里的地方,家里的冰箱、空调、净水器等设备自动开始运转。半夜起床喝水,灯随人走。冰箱自动判断牛奶剩余数量,推荐你一键下单。

 

在这样一个未来家的构想下,原本孤立冰冷的智能终端有机的结合起来、互相联动,形成一张有温度、有情感的智慧生活网络,最大程度为用户带来便捷、舒适、安全、健康的生活体验。



将“中价,高配”的构想落地

———

云米描绘了一幅未来家的美好构想,下一个关键问题是,怎么逐步落地到消费者家庭中?

 

陈小平认为核心有三步:产品定义,场所体验,市场教育。根据未来家的构想,推导定义现在的产品,通过线下体验场所,让消费者实际体验到全屋互联家电的便捷,同时通过媒体、同行一起,进行市场教育,不断落地到消费者家中。

 

更进一步,我们看看云米在产品定义、研发生产、市场渠道等方面,具体是怎么做的。

 

产品定义上,陈小平认为最核心的方法论是:“把自己还原成消费者”。调研得不到答案,真正对需求的洞察还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心,把自己还原成普通消费者,你怎么看,怎么用,需要什么,这样才会找到很多真实有用的东西。同时,要站在场景的角度去整体思考、整体布局,而非从每个单品去思考如何设计。

 

目前,云米已经形成了6大智能系统、60+种智能终端的产品矩阵。涵盖全屋互联网家电,照明自动控制,窗帘、晾衣架自动控制,智能门锁与安防,全屋场景交互终端,全屋智能净水等家庭全场景。



在产品矩阵的构建中,云米采取的是开放策略,有些类目是与专业厂家、团队一起合作完成,有些类目直接使用并保留其他厂家的品牌。云米最大的重心在净水、冰洗、厨电这三类产品上,也是消费者使用频次最高、最重要的产品品类。

 

智能家居在过去的一大问题是价格太贵,那云米的产品定价策略是什么呢?

 

陈小平告诉我们,云米的定价基本原则是“高配,中价”,即与消费者现有家电保持相同价位,但是在功能上按照未来的构想去提升。这样在价格相似的情况下,消费者一定会选择更智能的产品。

 

研发供应链层面,云米会主导关键技术研发和关键物料的选择,陈小平自己就在美的做了十多年,对家电整套供应链体系非常熟悉。

 

在云米2019年度新品发布会上,陈小平也宣布了与三大运营商共建5G实验室的消息,同时发布了AI仿生芯片“悟空”,以及AI油烟机AirBot、5G互联网冰箱21Face等明星产品。

 

市场渠道方面,云米通过天猫、京东等电商渠道,小米有品渠道,以及开设线下体验店,这三大渠道触达消费者,进行销售。陈小平表示,目前三大渠道的销售占比较为均衡,其中云米线下体验店已经在全国开设了一千多家,预计到2019年底共开设2500家,为消费者带来场景化的体验购买。



做出AI+IoT的好产品

———

文章开头我们提到,由于功能鸡肋、体验差、价格昂贵等等一系列原因,阻碍了智能家居在家庭的落地。那么在云米看来,目前智能家居行业最大的困境是什么呢?陈小平告诉我们:“障碍只有一个,就是好产品,具备AI+IoT的好产品。”

 

根据 iResearch 的行业报告显示,中国的家庭物联网行业市场将以 20.1%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,预计到 2022 年,销售额将达到 8652 亿元。

 

智能家居极具潜力的市场空间,以及高频紧密的用户入口,吸引着各类背景的玩家悉数入局。包括海尔、美的等传统家电大厂,小米、阿里、京东等互联网公司,华为等ICT巨头,以及一大批智能家居创业公司等。

 

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,云米的应对策略是什么呢?陈小平认为,云米不会去想如何与其他公司竞争,而是把焦点放在如何做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。

 

而回到公司自身特性,“家电+互联网”的基因将为云米带来“跨界创新”的核心竞争力,能够打破原来家电、家具、数码、穿戴、汽车等孤立的产品定义思路,实现互联互通、全屋智能的未来家。 


原标题 / 分布家庭物联网六大趋势,「云米」构建“全屋互联”未来家

来源 / 36氪


云  米

领域:科技/传媒


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,成立于2014年,致力于用互联网的方法改造传统家电,是全屋互联网家电的开创者。云米告别传统家电功能单一的孤岛式体验,创造基于IoT和AI技术的互联网家电新物种,旨在用科技进步推动消费升级和产业变革,重新定义家的未来。


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始终关注 科技/传媒 领域的投资。成立至今已投资了滴滴出行、京东、大众点评、美团、唯品会、新浪网、大疆创新等该领域知名企业。

 

除科技/传媒领域,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还关注医疗健康消费品/现代服务工业科技等领域的投资。


 推荐阅读

荐读!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样本——百洋医药 | 红杉Family

张一鸣首谈字节跳动7周年创业体会:我们是一家务实浪漫的公司 | 红杉Family

毛大庆50岁生日感悟:创业很孤独、很自由 | 红杉Family

华米科技黄汪:人类量化自我后,可穿戴的下一步在哪里?| 红杉Family

妙手医生何涛:打造离患者最近的互联网医院 | 红杉原创特写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